1)第13章 三水至新宁的潭江出海口_1640四海扬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守序十一月取陆路,率1500名官兵开抵广州府潭江口战略重镇新会县。

  在获得香山县之前,海南明军就驻军在王兴的地盘上。

  从雷州府至新会县500公里道路,途经两段可以利用的内河水路,其中以恩平至新会之间的谭江段通航里程最长。

  这是粤西最主要的陆地交通体系,经过实地行军,守序对这条交通命脉有了直观的认识。目前控制这条广东横向干道东段的是驻防于恩平、新会、新宁等地的王兴。

  王兴广东大埔人,游侠出身,江湖绰号“绣花针”。国难起,王兴毁家从军,在成栋势力最盛时也坚持抵抗,并未投降。他军中现有一位正牌子唐王,吸引了很多遗老士绅官员投靠。王兴控制了相当一部分潭江水系,财力基础尚可。

  道路交通是一切军事行动的基础,无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守序带了一个庞大的陆海军参谋团队同行,沿途计算官道与内河在秋冬季节的通行量和承载力,调研官道两侧州县经济状况,评估地方支撑军队作战潜力。

  在新会县潭江与珠江汇聚的江口附近,陆海军参谋团队更是集中调研了一个月,初步汇聚的结果让守序明白了为什么三水县是明末广东爆发战役最多的城池。

  位于潭江入海口与伶仃洋之间的香山县最早是个岩石岛,澳门是香山县最南端的半岛,并未与大陆相连。珠江携带的泥沙在岛北淤积,香山岛与大陆逐渐接近。到明末,香山岛与大陆之间仅剩下一条两三公里宽的狭窄水道。

  此时的珠江三角洲地理与后世区别极大,香山岛东侧为珠江口,西侧为潭江口,两个海口之间有无数水道相连,香山水道是最宽的那条。这就凸显了潭江水系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由潭江海口上溯,在新会城下与西来的潭江干流相汇,再沿珠江水道向北,经肇庆府的高明县,最终在三水县汇合珠江干流。

  佛山镇就位于珠江南侧一条注入伶仃洋的入海河道与注入潭江海口的河道之间,其实也是一座水网中的岛。

  如果驻军在三水县,这个时代无须通过东南方向广州府城进入伶仃洋,船只直接南下经高明、新会也可入海。

  这在军事上简直太重要了。舰队不毕经过海情复杂的珠江入海口,直接从潭江口登陆,换乘河船直接北上三水,切断西江。

  珠江水系复杂,隐蔽的水汊河湾航道极多,像蛛网一样遍布整个三角洲。其中很多河道通航内河平底船,足够支撑数千上万规模部队的后勤。

  摸清这些水道非一朝一夕之事,调研远未结束,在鞑靼人抵达之前会一直继续下去。

  ……

  守序从杜永和手里拿到香山知县的任命文书,委派蔡元定接任香山。

  海贸大兴时,广州府海防同知,甚至整个珠江口最高指挥官

  请收藏:https://m.akz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