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章 鞑靼兵力、财力;洪饷、士绅向背;历史的轮回_1640四海扬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守序翻开台北府搜集的关于鞑靼人兵力的情报。

  满汉蒙八旗定甲8万,实际人数是个迷。

  老八旗入关来,因战阵、天花、流感、痢疾等原因死亡甚多,期间有一些抓捕生女真、招募零散投效蒙古人、给汉军和包衣抬旗等补充人口的措施。很难弄清八旗到底有多少兵,只能大致估计在5万至7万之间。

  绿营没有旗田,台北通过鞑靼户部额发军饷和其他能搜罗到的材料,整理如下。

  各省驻防绿旗兵丁:

  京营,2000。

  北直隶,44800。

  山西,20000。

  陕甘,90000。

  山东,20000。

  河南,14100。

  江南,71602,其中沿海水师3000。

  江西,27600。

  湖广,49460。

  四川,57200。

  浙江,62500,各镇水师估计近万人。

  福建,陆师77345,水师25000,合计102345。

  广东,76820。

  广西,32640。

  非常明显,绿营兵以江南、浙江、福建、两广最多,沿海四地合计超过34万兵额。再加四川、湖广两个内陆前线近11万兵额,战地六省合计45万兵额,占鞑军总数的一大半。

  额设官兵69万余人,这是发饷的兵额,考虑到空饷,战斗减员等因素,实际没这么多。但南方前线作战部队有很多是抽调自北方各省的随征八旗和绿营兵。两相叠加,驻扎在前线各省的部队不会比40万少太多。

  以上不包括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沈永忠、线得安代领孔有德,五汉藩的藩下兵丁。

  不包括在鞑靼人控制区内,服从调遣的土司兵。

  也不包括外藩蒙古内扎萨克诸旗,如科尔沁、察哈尔、喀喇沁等。

  五汉藩共有100多个佐领,以吴三桂最强,一人拥有53个佐领,占其中一半。

  八旗一佐领披甲人不到100,五汉藩旗下佐领普遍超过200甲,户口和奴才比八旗佐领编制大得多,兵力充足。

  各省驻防绿营兵额是鞑靼户部额发军饷的依据,并非实际兵力。在战地,绿营兵可以征调乡兵、壮丁补充军队,这部分人的开支很少,不好估计。

  鞑军养这么多军队,当然是付出全国财力。

  继承明朝,鞑军官兵待遇主要分两块,折色军饷,本色禄米、马料。

  不计旗田和其他八旗兵特殊待遇,八旗马甲常额3两,月饷比绿营马甲2两高三分之一。八旗马甲禄米23石,绿营马甲石。

  八旗兵出门打仗的行装、盐菜银和赏银,八旗也是绿营的两倍。

  基本上,顺治朝常额折色军饷在2400万银,本色禄米马料大约220万石粮,豆料10万石,马草千万束。

  此外还有战时军饷、军火军需、后勤兵站挽马、船运开支,都有详细标准

  请收藏:https://m.akz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