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五章 以海为疆,以岛为土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我说给您听的,都是事实――不过,是选择过的事实。

  政治,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何况,就算对朱元璋有什么不公平,也是有限的――无论如何,海禁是一种最消极的防御政策,饮鸩止渴,只好是短期行为。可是,明朝的海禁,虽然反反复复,时驰时紧,但总的来说,还是“祖制”和“国策”。正是起于朱元璋,中国才真正开始“内视”,数百年以降,愈来愈看不清、看不见世界浩浩汤汤的潮流。

  这,是不争的事实。

  “洪武之后呢?”慈禧问,“一直是这个样子么?”

  “回太后,”关卓凡说,“洪武之后,永乐朝不仅‘一遵洪武事例禁治’,且变本加厉,敕令民间海船皆须改为平头船――太后,平头船不能远洋航行,这是釜底抽薪的法子,厉害不过!所以臣谓之‘变本加厉’。”

  慈禧有点儿奇怪了:“可是,三宝太监不就是永乐朝的事儿吗?”

  “回太后,”关卓凡说,“所谓海禁,是禁民间下海,不是禁朝廷和官府的。”

  “啊,我明白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关卓凡笑了:“太后圣明。”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永乐以后,时紧时松,到了嘉靖朝,再次严申海禁,甚至‘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虽非番物,以番物论,具发戍边卫’。”

  慈禧微微皱眉,说道:“可是有些过分了,这不是冤枉人么?”

  关卓凡说道:“太后慈心悯然,可是,在当时的朝廷眼里,这不算什么冤枉。双桅海船属‘违式海船’,本就是不该造出来的――后来,更到了‘一切违禁大船,悉数焚毁’的地步。”

  慈禧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了,双桅船可以走远洋,禁双桅船,和永乐朝敕令改海船为平头船,道理是一样的。”

  “太后圣明。”

  顿了一顿,关卓凡说道:“海禁虽严,可是,禁不胜禁!有明一代,真正禁干净了的,只有永乐一朝,永乐以下,禁令愈严,贩私愈兴,海盗愈多!”

  “这是为了什么呢?”

  “太后一想就明白了:沿海人多地少,单靠耕种是过不了日子的,濒海民众,本来就靠海吃海,你不许他下海,他难道白白坐在家里,袖起手来饿肚子?自然铤而走险,安分些的,偷偷贩私,强悍些的,索性就做了海盗,更多的是亦私亦盗,分不开来的。”

  慈禧面色郑重:“这可是逼良为……”

  那个“娼”字,身为女人,毕竟说不出口,打住了。

  想了一想,又问道:“那么,永乐朝又为什么能够禁得干净呢?”

  关卓凡说道:“那是有一个三宝太监的缘故。太后想想,郑和宝船,那是多大的一支船队?什么生意都给他们包圆儿了,一时半会儿的,外番也不必和中国其他的商人做生意了。再

  请收藏:https://m.akz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