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2章 小学生的课题_外科教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的不是学术能力,而是人情世故的能力,田主任不仅没有耽误学术,而且能够用搞科研的精神来学习各种人情世故,也算是这方面的专家,实现成功地转型。

  卡伦先生现在恢复得很好,因为这次手术,他对中国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而且他的儿子也利用这段时间在中国很多地方进行考察,这更加改变了整个卡伦家族对中国的看法。

  他们以前获得的一些信息存在严重的偏见,真实的中国是如此朝气蓬勃,充满希望,于是他决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加大与安宁的集团的合作,将巨额的资金投入到这个世界上最大最有活力的市场。

  看完卡伦,杨平对他的病情很是放心,后面的日子也不用天天来,派宋子墨或者徐志良来看看就行,趁着这个机会,杨平转来骨科部看看老上级田主任。

  当初刚来三博医院的时候,还得到田主任的诸多帮助,记得还和宋子墨跟着田主任去石坡医院“飞刀”进行技术支援,当时还救了那个混蛋汪戈,一想起汪戈,杨平就想骂人。

  想起汪戈,杨平又想起朱主任,不过现在朱主任的日子过得很好,作为安宁集团旗下保险公司的高管,年薪已经超过千万,长期带着老婆孩子旅居新加坡,虽然断了医生这条路,但是另外一条路也算走得金光四射。

  其实像朱主任这种人,干什么都能成功,有头脑,有知识,有目标,有毅力,又能努力,适应能力强,哪有不成功的。

  田主任的办公室很是豪华,配得上华侨楼的定位,中间摆放的茶具也都是极品,据说紫砂壶是江苏宜兴的极品货,而且每一件茶具,每一片茶叶都是极品,很多是市面上买不到的。

  “不仅我们骨科部,整个华侨楼都要感谢杨教授,要不是杨教授的支持,华侨楼哪有今天的这样热闹,你看,大家是排着队来这里看病,冲的就是外科研究所的金字招牌。”

  田主任一边倒茶,一边笑呵呵地说。

  华侨楼的高速发展,这倒是杨平没有想到的,杨平只是专注于医术的研究,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医术提高了,医院患者的增多,这就是水到渠成的道理吧。

  “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

  杨平谦虚地说。

  在华侨楼与田主任叙叙旧,两人聊得最多的还是医学方面的话题,田主任还是没有变,还是那个玉树临风的学者,只不过他学会了长袖善舞而已。

  时间不早了,杨平与田主任告别,他拿出手机,微信有一个新加的好友,对方自称是南都医大的陆小路。

  南都医大的青年人才也有一个微信群,杨平和陆小路都在里面,陆小路大概是从这个群里加的杨平吧,杨平与陆小路有过深入地交流,此人一定是个不可多的人才。

  只是杨平很是奇怪,为什么在南都医大陆小路一直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助手,实在不应该,饶校长那么爱才,怎么会埋没陆小路这种人才。

  杨平仔细想想,陆小路至今没有拿出得出的论文,因为所有重量级的论文全部都是第二作者,有些连第二作者都不是,也难怪饶校长没有发现他,可是从杨平的认知判断,陆小路不应该没有重量级的论文。

  难道是自己误判,他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家伙?

  理科这种东西夸夸其谈几乎不可能,因为涉及的东西全是真刀实枪的知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半点扯皮。

  不管如何,杨平还是加了这个好友。

  此时,南都医大。

  正在实验室忙碌的陆小路被关汝言叫到办公室,他们的关系亲如兄弟,一起留学,一起工作,多年来从来没有闹过任何矛盾。

  请收藏:https://m.akz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