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章 杨展案,重整粤西外围防线2_1640四海扬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国忠诚,德才兼备的良将,就这样死于明朝友军之手。乱世中容不得半点疏忽,杨展一时大意,对友军失去防范,付出代价极为惨重。身死族灭,妻儿受尽折磨。嘉定府这块四川最后的乐土从此消失。因杨展而勉力在嘉定生存的四川百姓,被军阀屠戮殆尽,妻女沦为匪兵玩物。

  杨展实在太过可惜,在海南军民中引起强烈共鸣。甚至有人援引杨展案,说出海南不需要友军的言论。这当然也不行,太偏激了。现实案例就摆在海南军民眼前,上一个未被接纳的明军,高杰余部郭虎等绿营强镇这会正围攻广州。

  接纳不是,不接纳也不是,两个矛盾的案例一度让海南官员们无所适从,所有人一片茫然。

  溃军溃官实际上是南明未沦陷区官员们面临的共同问题。

  精干如瞿式耜,面临这种问题时的做法是逼着广西本土军焦琏连杀两员部将,以获取退入广西的湖广滇军效忠。桂军从此军心涣散,战力大损。瞿式耜保卫广西,桂军肯定是最坚决的部队,他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其他明朝正统官员做法与瞿式耜大同小异。李成栋让出肇庆梧州安置永历朝廷,可朝廷官员中始终有相当一部分人恨不得李成栋的人全家死光。

  明朝本是个行将灭亡的王朝,历史将国战的使命交给朱家子孙,可他们既有的包袱实在过于沉重,根本无力背负国家前行。

  出身流寇的孙可望与出身海盗的郑成功面对这种局面,采取了与明朝正统官员截然不同的做法。孙可望与郑成功有忠于个人的军队,他们以武力整合残存资源,收缴四处散落的空白官照。确是抗鞑的将士,孙郑会给一口饭吃。对不服命令的部队,孙郑也不介意用武力解决。

  资源有限,孙郑强势将明军整合进他们的体系。原本的明军行动自由,一溃千里。归属到孙、郑二藩后,明军在严酷的军令体系下反而恢复相当的战斗力。孙可望、郑成功共同的特点是他们仅仅批了一件明朝外衣,实际内部有自己的一套军政体系。

  孙、郑二藩是海南岛学习的榜样。

  与二藩比起来,琼州不利的一面是继承了更多的明朝遗产。显而易见,琼州与朝廷切割关系并不简单,做不到孙可望和郑成功的程度。

  琼州有利的一面是,财富后勤源头在海南岛,海南岛才是根本。得到联邦支持,海南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如果将南撤明军安置在海北诸地,这些没有海船的军人很难威胁到海南本土。

  另外一个与弘光年不同的是,数年来的鞑靼人战争做了广泛的筛选。抵抗到现在还没投降的明军,至少其抗鞑的决心较高,不会轻易剃发投降。

  守序不能坐视这些反抗者们走投无路,也不会浪费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

  显而易见,守序可以

  请收藏:https://m.akz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