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五章 大冶铁矿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蛋子,这样红军岂不是越打越弱了?

  现在胡卫东才明白为何历史上八路军新四军一直避免打大规模的战斗了,因为大规模战斗肯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那么鬼子自然就肯定有时间破坏武器炸毁弹药,而且战斗规模越大,自己消耗的弹药也会呈指数上升(歼敌1人的战斗一般只需要几发子弹,而一次歼敌千人的战斗,每杀一个鬼子却往往需要几十发、甚至几百发,手榴弹与炮弹也是少不了的。),因此亏本的几率也跟着飞速增加,对弹药主要依靠缴获的人民军队来说,一旦缴获到的弹药少于消耗掉的,就很容易陷入“弹药减少――战斗力下降――更难缴获到弹药”的恶性循环,严重一点整支军队因为弹药枯竭而陷入绝境都有可能。而小规模战斗就不同了,就拿极端的对付一个落单敌人的例子来说,一次偷袭鬼子就直接挂了,自然不可能来得及破坏武器,而小队规模的鬼子即便来得及毁坏枪械,但要想迅速毁掉携带的枪弹却不太可能,人民军队便有进入良性循环而迅速发展壮大的可能了。与之相比,红十五军有随军的流动兵工厂,情况要稍好一些,但即便找到了新的落脚点,弹药产量也不足以支持红十五军经常打太大规模的会战、尤其是消耗性的阵地拉锯战,纵然胡卫东日后率军攻占了那个最终目的地也是一样,所以本质上与其他红军并无大的不同…,

  与胡卫东预料的不同,600名日本陆战队员虽然抵抗也很坚决,但还没达到全部拼光也没有一个投降的地步,战后红十五军居然抓了一百多个日本俘虏(注1),虽然还是比“正常”的比例低得多,但与记载中日军的顽固相比,已经算是多的了。由于此时全面抗战还未爆发,这批日军又是隶属于海军编制,身上暂时还没有大的血债,胡卫东也早已不是愤青,但他还是很想将这些俘虏都拖出去毙了,因为他们居然是破坏了武器再投降

  但zuihou胡卫东还是压抑住了自己的怒气,毕竟这是红十五军俘虏的第一批日军官兵,政治上意义很大,而且如果能将他们的思想改造过来,这批日本人就会成为一个个种子,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另外这些日军战俘大多都会日语,可以大大加快红十五军上下学习日语的速度。由于后世资讯发达,胡卫东当年又有留学日本的经历,对日本人的文化相当了解,因此没有沿用红军一贯的俘虏政策,而是摸索出了一条新路,令改造日本俘虏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后来他的经验被众多兄弟部队学去,对抗战胜利贡献极大,甚至连太祖也开始注意各国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并不耻下问向胡卫东等留过洋的了解情况(注2),后来中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外援助政策因此与历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分别

  注1:从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来看,日本海军陆战队的战斗意志远不如陆军常设师团,这可能是因为海军官兵文化水平更高,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相对较浅的缘故,而这支护矿部队显然不可能是什么精锐,自然只会更差。

  注2:历史上太祖对外国的了解基本全部来自于书籍报纸等文字材料,缺乏直观的认识,虽然靠着过人的判断力,在很多地方看得很准,但误判也是不少的,而且他在国内问题上的错误很大程度上也因其不了解外国而对现代社会缺乏准确认识所致。

  请收藏:https://m.akz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